全文網址:台中舊城好食光 - 中時電子報
不曉得是自何時開始,老屋開始受到矚目,身價翻了幾翻,而將老東西以「文創」之名包裝,以行商業行銷之實,更是大勢所驅,難能抵禦。作為台灣歇店率最高的市都心,是否能趁勢重返當年的榮光?
台中有舊城夾於柳川、綠川中央,由於地勢高聳,排水性佳,適宜墾殖,一七三三年,清雍正十一年,清廷鎮總兵藍廷珍在今日中山公園(台中公園)的位置建造了兩座砲墩,街屋朝南築起,稱為「大墩街」,為當今台中市鎮的雛形,而「大墩」一詞,因此成為台中古名。如今,在交通方式改變、商業中心轉移等諸多原因下,舊城區走向沒落,然而,三番兩次地來此遊走,令人驚喜的是:在壅塞的街道、建物、商家間,髒亂與靈光共存,殘敗中也有幾許生機。
面對台中這樣一座流動快速,幾度令我感到歷史輕盈不可追憶的城市,舊城區最能信手召喚出古老的靈光。沿著中區整飭的街廓漫走,隨處便可能迎頭撞上紮實的歷史風物。
高中時遊盪的第一廣場,興建於一九一五年,是台中最古老的公有市場;與第一廣場同年落成的,有位在中興街上,歐風紅磚的柳原教會。超過百年歲月,在一九○八年落成的台中公園,公園裡的湖心亭,為台中最為著名的符碼記號。中正路市府路口的三層灰白建築,目前身兼舞蹈教室與安全帽店,則為台中昔日重要的文化基地:中央書局的舊址。
見識各種始祖
我總以為:摸索舊城區裡的吃喝,最能見識台中飲食發展的雛形與精髓。不僅是台中人皆曉得以「向日葵馬賽克」辨識的太陽餅創始店:「太陽堂餅店」,或曾在第一市場的經典甜品:「幸發亭」蜜豆冰、繼光街上的鹽酥雞創始店:「繼光香香雞」、六○年代旋即在第五市場出現的紅茶冰始祖:「太空紅茶冰」;台中的老日本料理餐廳:平價的「後引」,或稍高檔的「水車」,又或四維路、府後路一帶盛極一時的茶街,即「春水堂」創始店:「陽羨」的所在……以上種種,盡在舊城區以內。
我格外鍾情咖啡館。開設在繼光街上,後來移至中港路的「香水咖啡」,平等街上知名的「老樹咖啡」,以及離距離老樹咖啡不遠的「華泰咖啡」。而華泰咖啡,正是孵育出「咖啡簡餐」餐飲形式的搖籃。
在拜訪舊城區的老咖啡館以前,我不太能理解在咖啡館用餐這檔事。大學時代上台北念書,才開始迷上坐咖啡館,還記得有一年返台中,與朋友約在「ZINO碁諾」吃簡餐、喝冰拿鐵,當時甚感驚奇。直到依序走訪過「華泰」、「巧園」、「亞禮士」,才逐漸理解:當八○年代,咖啡逐漸邁向普及,這些老咖啡館為了拓展客源,推出餐點,與咖啡相互搭配;當時的作法,在今日留下了若干影跡。演變至今,目前的台中,更有直接以「咖啡館」一詞為「餐廳」命名的奇特風景。
「當時,從中區到今天中港路上SOGO的位置,就已算市郊了。」在此區生活的老台中人如此告訴我。從衛星圖上觀看,老城的街廓如扇子一般地展開,台中車站,正是收束的中心點。如今,舊城區正位於台中輻輳狀道路的核心,彷彿也說明了在歷史發展中優越的影跡。我未曾在此生活,然而從舊城區裡開始的飲食風俗,卻早已影響了整個城市。
市場貼近生活
人口稠密之故,舊城裡的市場林立,然而,其中以第二市場與第五市場最為人所熟知。劉克襄曾謂:第二市場與第五市場,可謂舊城區的心與肺。對我而言,過往入老城,最多是為了到火車站搭車。由北屯的家前往,每逢經過中正路與三民路口的第二市場外緣,便使我意識起:「啊,來到老區了。」
第二市場建於一九一七年,為台中最早的三翼型磚造市場,建築中央的六角亭放射延伸出六條通道,兩側賣店兜售魚肉蔬果。由於第二市場原為當時居住在區新富町的日本人所建,此區又多日本官員及眷屬,也因專售精美的貨品與高昂的價格,被稱為「日本人市場」或「有錢人的市場」,第二市場猶如當年的百貨公司。舊城區沒落以後,如今的第二市場是有些觀光體質的,轉以販售小吃、衣物、雜貨為主。觀光客喜愛圍繞著市場轉角幾攤吃「王記菜頭粿」、「顏記肉包」、喝「老賴紅茶冰」、「吉鋒愛玉檸檬」……或興起在室內走晃,吃「楊媽媽立食」、「李海魯肉飯」、「福州意麵」等。另外,倚傍著第二市場不遠處,則有相傳三代,由一九四九年擺攤至今的「天天饅頭」。創始人簡兩團在日治時期向日本人習糕餅技術,日本人撤離後,發明了這款有幾分日式風味的甜點。揉入鴨蛋的香酥外殼,包裹著熬煮五個小時的紅豆餡,經過兩、三分鐘的快速油炸,溫熱時吃風味最佳。一款味道單純的食物,一賣便是六十餘年,是許多學子下課後裹腹的點心。
如今的台中人,對貼近庶民生活的第五市場更富情感。第五市場位於樂群街、自立街、大明街的街廓上,緊鄰忠孝國小後頭,鄰近多所大專院校,位在文教區。第五市場設立的年代悠久,至今仍活絡地供給附近一代居民的民物資所需。我喜愛混在人潮裡,用過廉宜,但調味、用料絲毫不馬虎食物,如:「正老牌魷魚羹」、「阿彬爌肉飯」、「陳記蚵仔麵線」、「鹿港嘉慶麵線糊」、「蚵仔粥」等……以及堪稱全發酵茶冷飲的鼻祖,從五○年代流傳至今的「太空紅茶冰」。太空紅茶冰因發明的那年,太空人登月成功而得名;老台中人告訴我,當時,大家均稱這款茶「很香」。我拎著塑膠袋的紅色吊繩,就著吸管啜飲這款台式紅茶的滋味,隨性走逛,寬疏的道路與整建過的建築主體,路旁樹蔭婆娑,呈顯出一股怡然的氣質,盡享在地生活悠然的況味。
味蕾傳承記憶
舊城區的市場好似搖籃,孕育出許多悠遠綿長的小吃,織就在地生活的肌理。如今,有許多著名小吃都已離開市場,藏身大小巷衖,繼續餵養台中人的肚腹與靈魂。
留下的,不乏營業數十年以上的老店家,好比小吃如「高家意麵」、「正老牌香菇肉羹」、「阿水獅豬腳大王」,外省麵館如「上海未名小館」、江浙餐館「沁園春」,或乃我所喜愛的「阿斗伯冷凍芋」,鬆軟入味的芋頭或蓮子,就著甜湯吃就,營業至深夜的露天小攤與來去不斷的客人,吃著一份輕便甜美的小食,是城裡宜人的風景……在這座汰舊換新速度過快的城市裡,因為這些食物,城市所有的記憶,透過味蕾的傳承,深入民間,使人感到安心。
當市鎮逐漸拓展,交通方式演進,市民不僅僅再倚靠徒步,而改以機車、汽車代步。舊城區狹小的巷衖缺乏汽機車行駛、停泊的足夠空間,政策發布,多數巷道改為單行道,逆向一側的商家營生不易,商機頓時崩解,舊城區加速沒落。我與在舊城區與多間店家的主人漫談,面對這樣欲振乏力的光景,皆是一股說不出的苦悶與惆悵。
然而,近年,乘著老屋改造的風潮,「日出集團」將綠川與中山橋交會處的廢棄建築整頓翻修,魔幻的「宮原眼科」開幕,除販售原有的糕餅、茶食產品,多添冰淇淋、巧克力、珍珠奶茶等。掀起遊人爭相排隊、在騎樓底下吃高價冰淇淋的時髦風景。隔一年,不遠處的中山路上,「第四信用合作社」開幕,為舊城區捻起更多亮點。而在此經營咖啡館的老闆告訴我:因應政策開放中國遊客來台自由行,此區陸續也有三十多家商務旅館裝修開幕,等待重振商機。沉寂已久的舊城區似乎悄然挹注了絲許生氣。
文創包裝老物
過去,在舊城區走晃閒看,我也曾一度以為:自己筆下正進行的文字記錄,大抵也只是為已消逝、或正在走向消逝的城市記憶,刻劃一桿臆想的窗台,權充無謂的抵抗姿態。然而,越深入走看,心境越有所轉變。我開始以為:對舊城區總投以邊陲的評價,或許是值得爭議的;畢竟,城市總非恆定不動,而飽含歷史靈光的老區,也充滿參差錯落、各自詮釋的風景。好比成功街九十巷的「青草巷」,又或如今被稱為「小東南亞」的第一廣場或繼光街一帶,皆是舊城區裡,屹然默然存在的獨特景緻。我偶爾也上繼光街的「越南美食館」用餐,小館子由和氣的越南婦女掌廚,夾在年輕的外籍面孔中,同吃河粉、燉牛肉佐法國棍子麵包,或來點酸爽的開胃小點。對於外籍移工來說,舊城區可比樂園,尤其假日,更顯熱鬧非凡。
而近年,不曉得是自何時開始,老屋開始受到矚目,身價翻了幾翻,而將老東西以「文創」之名包裝,以行商業行銷之實,更是大勢所驅,難能抵禦。作為台灣歇店率最高的市都心,是否能趁勢重返當年的榮光?而假若商機回流,老城再度繁榮,屆時,必是與古老年代截然不同的風景。如今皆未可知。我所能夠做的,就僅是站在邊緣,恭謹審慎地記下眼前的見聞。而對一個始終未曾在老城生活過的我來說,最要緊的也許是:從一個被我所漠視,以為粗荒的地段,重新考掘出令人動容的靈光。
在舊城田野考察的尾聲,有日,我翻閱到一冊台中的老照片攝影集,其中一幀照片:街道上一盞盞精巧的鈴蘭燈,燈下三兩遊人行經,淳靜從容的老城風貌,令人印象格外深刻。日本人曾以「小京都」的格局打造舊城區,而柳川、綠川遍植垂柳,可比擬京都的鴨川,小巧的舊城,化育著台中歷史的寶藏,經過此番的探索、考究,我有幾分偏執地開始以為:所謂真愛台中的人,必得由衷看見、欣賞舊城的美。
沈先生0935-378318台哥大LINE ID:sms888
留言列表